武占江馆长研究成果入选《河北社会科学发展报告》

作者: 时间:2025-02-15 点击数:

近日,河北省社科院公布了《河北社会科学发展报告》(2022)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武占江馆长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,这是武馆长继2021版后的再次入选。

《报告》第87页介绍武馆长的研究成果:


武占江认为,义庄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家族建立,并得到国家认可和支持的一种宗族慈善组织。它所从事的赡助、济贫、养老、助学、恤病等一系列活动,传递了社会关爱,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促进了人心向善,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,因而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。北宋时期,范仲淹所创立的范氏义庄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义庄。之后,各世家大族纷纷效仿,义庄在各地不断涌现。明清之际,义庄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。由于义庄有利于社会救助、社会稳定及封建统治,因此朝廷对义庄是持肯定、支持态度的。清代雍正皇帝在《圣谕广训》中要求宗族“立家庙以荐烝尝,设家塾以课子弟,置义庄以赡贫乏,修族谱以联疏远”。直到清末民初,随着社会政治、经济的巨变,义庄逐渐走向衰落。


《报告》第322页介绍馆长的研究成果:


在秦汉学术思想史研究方面,武占江、衣抚生出版《燕赵学术思想史·秦汉卷》。该著作对“子学时代”燕赵地域儒学的传播、董仲舒的学术思想、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及其历史地位、从王莽到刘秀:两汉之际学术思想的演变、“经学时代”的燕赵家学和秦汉时期燕赵方术思想与道教、佛教的兴起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,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。


《报告》(2021)介绍武馆长的研究成果:


武占江指出,刘古愚(1843-1903)是晚清关中大儒,他他学问渊博,于经、史、理学、传统自然科学以及西学均潜心探究。史学方面尤精前四史及《资治通鉴》;治经尚经文家法,深受康有为影响,又有所区别;理学主张兼通张载与程朱陆王,反对门户之争,而以“明德新民一贯”为核心;又服膺李二曲、颜习斋经世致用之学,以此为思想砧木,大力弘讲西学及传统自然科学。其学术以强国富民、提升全民族素质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,竭一生智慧与热血以报效国家。他的思想学术因应于时代,奉献于时代,与同时代学人有着共通性。他自觉地继承关学精神,并进一步将其充实、发扬,除了体现时代性之外,又有着突出的地域性特点。刘古愚是关学传统与近现代文化的接榫者,在对传统做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,又使优秀的传统精神焕发出极大的生命活力,嘉惠后世,功德无量。



武占江馆长的研究成果连续入选《河北社会科学发展报告》,表明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省相关研究的水平,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。


  版权所有  河北经贸大学发票博物馆